检测实施方案

一、主要工作内容

1)调查复核房屋结构体系(包括地基基础)、荷载调查;

2)现场房屋完损状况结构检测,具体结合相关国家规范及委托方相关要求进行;

3)主体结构构件材料性能抽检;

4)房屋整体倾斜观测、地基基础查勘;

5)结构计算复核;

6)在以上调查检测基础上,对本工程房屋进行安全性鉴定,并给出合理化处理建议。

二、实施步骤

具体检测鉴定包括如下步骤:

1) 现场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查勘检测

2) 建筑完损状况及工程结构查勘、裂缝观测

3) 主体结构构件材料性能抽样检测

4) 建筑物沉降及倾斜观测

5) 建筑物抗震构造现场查勘检测

6)对房屋进行检测、结构验算和安全评估、鉴定评级、处理建议并出具报告

三、实施方案

1、初步调查(房屋健康普查)

对本工程各房屋进行健康普查,为房屋建立信息档案,为后续加固维修提供依据之一。

2、详细查勘

按国家规范及委托方相关要求,对各被鉴房屋主要构件完损性、房屋整体变形等情况进行详细全面的现场查勘。主要检查项目涉及对结构构件(承重墙体、柱 、梁 、板等)的表观、连接构造、支承构造、裂缝及变形情况进行全面检测及分析评估,对主体结构做材料性能抽样检测分析;以及对房屋建筑、结构图纸进行现场复核,具体包括建筑平面布置、结构布置、受力体系及荷载分析等。

3、主体结构材料性能抽检

对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及局部改扩建或变更部位等进行抽样检测;具体混凝土强度采用混凝土回弹仪结合碳化检测;配筋采用钢筋扫描仪检测;局部变更部位(如有)结合相关工程经验检测分析。

4、裂缝观测

1)对被鉴房的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围护结构存在的裂缝情况进行全面记录,描述裂缝的位置、形状、长度等;

2)对结构构件裂缝,结合实际情况测定裂缝宽度及深度。对相关结构性裂缝进一步进行分析。

5、倾斜观测

1)、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或各层间上层相对于下层的水平位移与高差,分别计算整体或分层的倾斜度及倾斜方向,并结合相关同类工程经验综合判断倾斜与地基基础变形的关联性。

2)、主体倾斜观测点位:每栋房屋不少于2个点,具体结合现场条件及相关工程经验设置。

3)、倾斜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主体倾斜观测的周期,可视倾斜速度每1-3个月观测一次。如遇基础附近因大量堆载或卸载、场地降雨长期积水等而导致倾斜速度加快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正常情况下同沉降观测同步进行。

4)、观测仪器及精度:DT-02CL,准确度等级:II级。

5)、整体倾斜值的判断:根据不同建筑结构类型,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表5.3.4的限值判断;宜结合建筑所在场地地基土的压缩性及相关工程经验综合分析,判断倾斜与地基基础变形的关联性。

6)、倾斜观测方法:

主体倾斜观测可根据不同的观测条件与要求,选用下列方法:

1.从建筑物或构件的外部观测时,选用经纬仪投点法。

2.当利用建筑物或构件的顶部与底部之间一定竖向通视条件进行观测时,选用下列铅垂观测方法:吊垂球法、激光铅直仪观测法或正锤线法等。

3.当按相对沉降间接确定建筑物整体倾斜时,可选用下列方法:倾斜仪测记法、测定基础沉降差法等。

7)、倾斜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

每次观测后,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倾斜量、倾斜变化量及倾斜方向等,并给出相关结论性意见及后续处理建议。

6、沉降观测(必要时)

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本工程房屋沉降观测点位设置位置:

建筑物的四角、建筑中部或沿外墙每10-15M处。

2)、沉降观测标志:在观测点(墙角)打入L型镀锌钢钉,用结构胶固定,固化后即可做观测。后期应做好保护,不得扰动。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3)、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1.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对本工程暂定为4次,每次间隔2个月;根据观测及分析结果,确定后续观测是否继续。

2.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4)、观测仪器及精度:ZDL700水准仪;二等水准观测,精度0.01mm;

5)、判断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对本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建筑所在场地地基土的压缩性结合相关工程经验综合分析确定。

6)、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1.设置不少于2个观测基准点。

2.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

3.当现场有施工影响、荷载增大、振动、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应作相关记录分析。

7)、每次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等,并给出相关结论性意见。

7、结构验算

对于查勘中发现的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结合主体结构构件材料强度检测结果及施工图现场复核结果,建立计算分析模型,进行结构承载力验算。

8、房屋可靠性鉴定

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J502921999)、对被鉴房屋进一步进行房屋安全等级评定。按构件、子单元、鉴定单元三个层次进行四个等级的房屋安全性鉴定评级,并给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9、出具检测鉴定报告

根据以上现场查勘检测及分析结果,对本工程房屋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出具房屋安全性鉴定报告,并给出合理化处理建议。

1)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检测规范、规程进行检测;

2)及时将所需仪器调集到位并调试正常,并配备适当的备用仪器和设备;

3)接到建设单位通知后,2到3天内进场开展相关调查检测工作,并在保证质量前提下,以最短时间完成检测工作,以确保本工程的相关后续工作顺利展开;

4)现场完成检测后,十五个工作日内提交检测分析报告。